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從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你認為正確的答案,用鼠標點擊相應選項)
1.
【答案】C
【解析】企業(yè)采購用于廣告營銷活動的特定商品,向客戶預付貨款未取得商品時,應作為預付賬款進行會計處理,待取得相關商品時計入銷售費用。
2.
【答案】C
【解析】企業(yè)采購用于廣告營銷活動的特定商品應計入當期損益。
3.
【答案】A
【解析】一般納稅人購入存貨時發(fā)生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不計入存貨成本,發(fā)生的非正常損失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因此,A公司購進該商品的實際成本=50-50×20%=40(萬元)。
4.
【答案】B
【解析】委托加工物資收回后以不高于受托方的計稅價格直接出售或者是生產非應稅消費品,支付的消費稅計入收回物資成本。則甲公司收回該批應稅消費品的入賬價值=200+10+25=235(萬元)。
5.
【答案】B
【解析】存貨采用先進先出法計價,在存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發(fā)出存貨的價值低,期末存貨價值高,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銷售成本降低,當期利潤增加。
6.
【答案】C
【解析】甲公司2012年3月商品加權平均單位成本=(750×2+500×2.2+750×2.3+500×2.5)÷(750+500+750+500)=2.23(萬元),本月發(fā)出A商品成本=(100+500)×2.23=1338(萬元),本月月末結存的A商品成本=(750+500+750+500-100-500)×2.23=4237(萬元)。
7.
【答案】D
【解析】企業(yè)在采購商品的過程中發(fā)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商品采購成本的費用,均計入購入商品的成本。因此,入庫的50件A商品成本=3000+400+80+300+30=3810(元),本月銷售20件,則相應記入“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的金額=3810/50×20=1524(元),選項D正確。
8.
【答案】C
【解析】截止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B產品還未生產,但持有庫存C材料專門用于生產該批B產品,且可生產的B產品的數(shù)量等于銷售合同訂購的數(shù)量,因此,應以銷售合同約定的B產品的銷售價格總額1200萬元(100×12)作為計算該批C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的基礎。2015年12月31日C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1200-240=960(萬元),選項C正確。
9.
【答案】C
【解析】2013年12月31日A產品成本=(100+40)/100×(100-75)=35(萬元),可變現(xiàn)凈值=(100-75)×(0.41-0.05)=9(萬元),期末存貨跌價準備余額=35-9=26(萬元),2013年12月31日計提減值前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10-10/100×75=2.5(萬元),A產品應補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26-2.5=23.5(萬元)。
10.
【答案】D
【解析】2014年12月31日,存貨的成本為800萬元,可變現(xiàn)凈值為750萬元,2014年年末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800-750=50(萬元);2015年4月1日以820萬元出售時的賬務處理如下(不考慮增值稅因素):
借:銀行存款 82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82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800
貸:庫存商品 800
借:存貨跌價準備 5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50
出售時對利潤總額的影響金額=820-800+50=70(萬元),因此,選項D正確。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均有多個正確答案,請從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你認為正確的答案,用鼠標點擊相應選項。每小題所有答案選擇正確的得分,不答、錯答、漏答均不得分)
1.
【答案】BCD
【解析】選項A,產品生產過程中因風暴災害而發(fā)生的停工損失應計入營業(yè)外支出。
2.
【答案】ACD
【解析】企業(yè)通過債務人以非現(xiàn)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按其公允價值確定,選項B不正確。
3.
【答案】ABC
【解析】以前期間導致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在本期已經消失的,應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恢復減記的金額,如果是其他因素導致存貨在本期價值上升的,則不能恢復原已減記的金額,選項D不正確。
4.
【答案】ABC
【解析】用于生產有銷售合同產品的材料,可變現(xiàn)凈值的計量應以該材料生產產品的合同價格為基礎,選項D不正確。
5.
【答案】ABD
【解析】A產品單位成本為135萬元,A產品單位可變現(xiàn)凈值=150-1.5=148.5(萬元),A產品單位可變現(xiàn)凈值大于單位成本,不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選項A正確;B產品的單位成本為135萬元,B產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128-1.5=126.5(萬元),B產品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35-126.5)×40=340(萬元),選項B正確;L型號鋼材生產的B產品已經發(fā)生減值,所以需要對L型號鋼材計算其可變現(xiàn)凈值,L型號鋼材成本=200×23=4600(萬元),L型號鋼材可變現(xiàn)凈值=(128-1.5-18)×40=4340(萬元),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4600-4340=260(萬
元),選項C錯誤,選項D正確。
6.
【答案】ACD
【解析】對于因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轉出的存貨,視同將存貨對外出售,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沖減當期的主營業(yè)務成本或其它業(yè)務成本,選項B不正確。
7.
【答案】BC
【解析】由于臺風災害而發(fā)生的停工損失,屬于非正常損失,應當作為營業(yè)外支出處理,選項A錯誤,選項B正確;大方公司根據(jù)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按月計算發(fā)出W產成品的單位成本=(4000+300+7700-150)/(500+1000)=7.9(萬元),當月月末W產成品的賬面余額=7.9×(500+1000-1200)=2370(萬元),選項C正確,選項D錯誤。
8.
【答案】AC
【解析】隨同加工費支付的增值稅應作為進項稅額抵扣;支付的收回后繼續(xù)加工應稅消費品的委托加工物資的消費稅應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
9.
【答案】AC
【解析】選項B錯誤,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如果投資合同或協(xié)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情況下,按照該項存貨的公允價值作為其入賬價值;選項D錯誤,盤盈存貨應按照其重置成本作為入賬價值,并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
10.
【答案】ABC
【解析】可變現(xiàn)凈值不是現(xiàn)值,與折現(xiàn)率無關。
三、計算分析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特別說明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出現(xiàn)小數(shù)的,均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小數(shù),答案中金額用萬元表示)
1.
【答案】
(1)甲公司A產品2016年1月1日的賬面價值=150+30-15=165(萬元);
(2)A產品2016年12月31日可變現(xiàn)凈值=(0.26-0.005)×(600-200)=102(萬元),A產品成本=(150+30)-200×[(150+30)/600)]=120(萬元),2016年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前的余額=15-15/600×200=10(萬元),2016年年末A產品應補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120-102-10=8(萬元);
(3)A產品2017年第一季度末的賬面余額=(120+50)/(400+150)×(400+150-250)=92.73(萬元)。
2.
【答案】
A配件的可變現(xiàn)凈值=140×(26-1)=3500(萬元),小于成本4200(140×30)萬元,則A配件期末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是700(4200-3500)萬元,本期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700-(800-200)=100(萬元)。
B產品有合同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150×(6.4-0.4)=900(萬元),其成本=150×6=900(萬元),則有合同部分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無合同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100×(6-0.4)=560(萬元),其成本=100×6=600(萬元),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600-560=40(萬元)。
C產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500×(4-0.3)=1850(萬元),其成本是1700萬元(3.4×500),則C產品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同時要把原有余額50萬元(150-100)存貨跌價準備轉回。
用200件D配件生產的E產品,可變現(xiàn)凈值=200×(4-0.3)=740,成本=200×(3+0.5)=700(萬元)。E產品沒有發(fā)生減值,則D配件不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2011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100+40-50=90(萬元)。
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140
貸:存貨跌價準備——A配件 100
——B產品 40
借:存貨跌價準備——C產品 50
貸:資產減值損失 50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