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政權的專政職能,是通過人民解放軍、公安機關、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等按照各自的職責范圍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來實現的。
2.× 由于警察所賴以生存的社會條件是不斷發(fā)展的,并呈現出一定的階段性,警察的發(fā)展史也隨之顯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一般分為萌芽期的警察、古代警察和近代警察。
3. ×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于2005年8月28日通過,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4.× 管制權的主體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安機關。
5.√
6.√
7.× 根據緊急處理暴力犯罪或重大治安災害事故、追捕逃犯、搶險救災的需要,公安機關依法可以征用急需的人員、物資和場所。
8.× 刑事強制工作,即依據《刑事訴訟法》對被告所采取的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和逮捕的工作。
9.× 公安工作在戰(zhàn)略戰(zhàn)役部署與實施上,在法制與政策的結合上,在多部門橫向協同上,要高度統(tǒng)一。
10.× 接受110報警屬于公安指揮工作的一種。
11.× 組織領導,是實現黨對公安機關領導的組織保證。其實現途徑是健全公安機關各級黨組織,嚴密組織制度,加強領導管理。
12.× 一切為了群眾,這是公安工作的宗旨和出發(fā)點。這就是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與履行自己的職責統(tǒng)一起來,一方面有效的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另一方面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利益不受侵犯。
13.√
14.× 社區(qū)警務戰(zhàn)略的要求是:以社區(qū)為依托,立足社區(qū),服務社區(qū),依*社區(qū),優(yōu)化警務配置,規(guī)范警務運作,切實做到警力下沉,警務前移,警民攜手,預防犯罪,減少發(fā)案,共創(chuàng)安全社區(qū),逐步建立起與新型社區(qū)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社區(qū)警務運行機制。
15.× 監(jiān)獄和勞動教養(yǎng)管理機關要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不斷的提高教育改造質量,實行改造工作的“向前、向外延伸”,動員全社會參與和支持改造工作。
16.√
17.× 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方針,是指導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各項活動的基本方針,公安機關和廣大群眾結合得好不好,責任在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方面。
18.× 所謂依法從重,是指依照《刑法》的規(guī)定,在量刑幅度以內從重處刑。所謂依法從快,是指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在審理案件的時限以內迅速的審結案件。
19.× 處罰也是一種教育,其目的是通過處罰促使違法者幡然醒悟,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所以要寓教育于處罰的全過程。
20.√
21.× 搜查時,應當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
22.√
23.√
24.× 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從重處罰。
25.× 收容教養(yǎng),是指對不滿16周歲而不予刑事處罰的少年犯罪人員,集中進行文化教育、法律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的一種行政強制措施。
26.√
27.× 為了更好的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加強公安隊伍建設,公安部于1999年6月10日發(fā)出了《關于在全國公安機關普遍實行警務公開制度的通知》,決定在全國公安機關普遍實行警務公開制度。
28.× 人民警察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非法拘禁剝奪了公民的人身自由的,應承擔行政賠償。
29.× 公安隊伍的正規(guī)化建設,就是指根據公安機關的性質、任務和工作特點,依據《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規(guī),在公安機關的組織機構、勤務機制、管理方式、教育訓練、監(jiān)督制約、警務保障等方面實現標準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學化,使公安機關指揮暢通、內務規(guī)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
30.√
1.c 2.a 3.b 4.a 5.c
6.d 7.c 8.d 9.b 10.a
11.b 12.a 13.b 14.c 15.b
16.b 17.a 18.c 19.c 20.d
21.a 22.a 23.a 24.a 25.a
26.c 27.a 28.b 29.a 30.a
1.ab 2.abcd 3.cd 4.abcd 5.abcd
6.abcd 7.bcd 8.abd 9.abcd 10.abc
11.abcd 12.abcd 13.abc 14.abcd 15.bcd
16.ad 17.abc 18.acd 19.abcd 20.abcd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