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問題的解決寄望于“自我凈化”和“道德自律”,往往會延宕諸多深層問題的解決
繼河北滄州農信聯(lián)社曝出的“最牛工資單”有了領導免職、工資清退的處理后,上海盧灣區(qū)紅十字會也決定——“萬元餐”的超標部分由個人承擔,而中石化廣東分公司“天價酒”背后的負責人,受到了免職處分。
但公眾對這幾起事件的追問依然不斷,甚至,這些初步處理結果又引發(fā)新一輪熱議和質疑。很多人疑慮:如果每次出事僅僅是“退還”了事,或者簡單處理幾個“責任人”,把問題的解決寄望于行業(yè)的“自我凈化”和個人企業(yè)的“道德自律”,往往會無限延宕諸多深層問題的解決。
上述問題的曝光,無一例外都是網(wǎng)友曝出,并非問題單位的自糾自查。這就讓公眾有理由擔心并追問:最牛工資單、天價酒、萬元餐,這些偶然浮出水面的丑聞,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的確,上述幾起事件的主體,有的是國有企業(yè),有的是金融單位,有的是慈善機構,性質不同、職能不一,各自有著自己的治理規(guī)則。但對于違規(guī)甚至涉嫌違法的認識應該是一致的,內部“規(guī)定”也必須是在國家相關法律、制度框架下進行的。那么,規(guī)定與監(jiān)督、制度與執(zhí)行之間的距離,為何總是一次次被拉大?
回過頭來看這幾起“天價”事件,有一些共同特征:河北滄州農信聯(lián)社的20萬元“最牛工資單”,受益者多是普通員工;上海盧灣區(qū)紅十字會的“萬元餐”,聲稱是“公務接待”;而中石化廣東分公司百萬元的“天價酒”,據(jù)稱也是為了“業(yè)務需要”。這再一次表明:當違規(guī)甚至違法行為的受益者是內部大多數(shù)人、是打著幌子下的“公務”活動時,“道德自律”便顯得蒼白可笑,“自我凈化”更易機制失效??v然有內部人“泄密”,也往往需要承受被反向“問責”和打壓的風險。
而縱觀近年來各種腐敗浪費丑聞的曝光,之所以不斷“演進”,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事后問責的不夠給力,常常給人“不過如此”的遺憾,甚至會讓腐敗者、違規(guī)人竊喜“其奈我何”,很難讓人心有敬畏、行有禁區(qū)。
離開監(jiān)督的權力是可怕的,也正因此,中央一再強調,構建反腐倡廉制度體系,要“以制約和監(jiān)督權力為核心”。而制約權力的關鍵,是對濫用權力者予以堅決責罰。在這個意義上,“天價酒”等現(xiàn)象的暴露,雖讓公眾痛心疾首,倒也不失為一個樹立“問責范本”的契機。比如,“天價酒”、“最牛工資單”是否僅僅局限于“內部處理”?如何解決“萬元餐”責任人“只能批評不能行政處罰”的尷尬?對于這些問題的明確,不僅有助于問責的徹底,也將給后來者很好的警示。
只有真正完善了問責機制,治理貪腐違規(guī)問題才不會“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也只有讓問責給力,“天價酒”這類新名詞才不至于不斷挑戰(zhàn)公眾的神經,類似腐敗事件才有望告別“按下葫蘆浮起瓢”。
相關推薦:
熱點時評:食品安全,你傷不起!
熱點時評:從“工”到“工人”,路還有多遠
熱點時評:食品安全,警鐘為誰而鳴
熱點時評:“還路于民”需要制度趟路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