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時間:2013/5/22 0:00:0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
【背景鏈接】
5月4日一男性游客在故宮徒手擊碎了展室的窗戶玻璃,致使臨窗陳設的一座清代鐘表跌落受損。游客肇事,據說是因為拍照受阻。此事在網上引起熱議。2012年故宮曾發(fā)生盜竊案,讓公眾對故宮的安保及管理措施充滿爭議。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故宮是公共文化領地,里面的歷史物件,是歷史的記憶,能讓人們獲得價值教益和文化體驗。對這種文化和歷史的符號,缺乏保護和敬畏的意識,無疑就是缺乏文化教養(yǎng)與文明精神的表現(xiàn)。
其一,游客的素質文明亟待提高。據稱,因為工作人員勸阻拍照,這位男子便怒砸文物,這樣的素質實在令人無語。相比于“××到此一游”之類的刻字行為,“打砸”之舉更為惡劣。中國自古以來是禮儀之邦,但卻頻頻失禮于公眾場合面前,令人痛心。中公教育版權游客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愛擺闊,愛面子,不顧他人方便等種種陋習不勝枚舉。
其二,故宮的安保管理措施仍存在缺陷。2012年故宮被盜案中,也曾有“砸玻璃”的細節(jié),當時安防界一片嘩然。一年之后,砸玻璃事件再次發(fā)生,這與其說是一種巧合,不如實事求是地視之為管理粗疏的必然。兩次作案者不是江洋大盜,也沒有精心策劃、布局踩點,不過臨時起意,居然能一舉成功,故宮安的保管理措施的形同虛設可見一斑。
其三,故宮的文化象征受到損害。故宮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中具有的特殊地位,這個地位是歷史形成的,其價值是不斷積累的,是不可替代的,同時也代表著故宮具有強烈的文化象征意義。而此次事件反映了故宮還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符號,在游客眼中它更多的只是一個旅游景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才會發(fā)生這么多有損故宮形象的事。
[啟示]
一邊是“平安故宮”華麗的辭藻,一邊是游客徒手擊碎玻璃尷尬,而在這種情況下故宮管理者仍在尋找理由為自己開脫。這不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更對對文化的一種罪過。為此,希望故宮管理部門,停止在文字上玩游戲唱“平安”??照務`國,實干興邦,畢竟文物保護經不起如此的折騰,脆弱的玻璃更無法承受“平安故宮”的重任,故宮是否還有類似易碎玻璃的安全隱患,面對公眾的質問,故宮應當反思。
[措施]
對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
一方面,通過多方面措施對游客進行宣傳管理,提升游客整體的素質修養(yǎng)。在文物景點周圍豎起文明標語,提醒游客愛護文物。同時強調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會給文物帶來嚴重的損害,并告誡游客損害文物是違法行為,將會面臨法律的制裁。除此之外,增加媒體對不文明行為的曝光度,讓輿論力量遏制不文明現(xiàn)象。
另一方面,完善故宮的管理措施,并公布相關調查進程。管理部門要根據故宮內一些區(qū)域實際的復雜的情況,制定更加細致縝密、責任分明的具體措施;修改并完善夜間應急處理預案,增加巡邏力量和班次。除此之外,城墻裝備安防設置,重要文物門窗玻璃要能防爆,對展區(qū)安全進行整改。對開放展區(qū)進行安防設備檢查,對于安全防控不達標的展室進行改造,短期達不到要求者,立即停展。同時,面對公眾的質疑,最好的態(tài)度就是公開、坦承。如果故宮能在第一時間坦承回應,發(fā)布道歉聲明,拿出相應整改措施,并公布相關調查進程,公眾也不會持續(xù)“關注”并推動事件升級。當前,管理部門應對危機時缺少的是承認錯誤的勇氣,是知錯能改的態(tài)度與胸襟。相信經歷了此次輿論漩渦的故宮,會有新的改變,也會更善于傾聽與溝通。
編輯推薦:
2013山東公務員面試熱點指導匯集
2012年山東公務員面試真題及解析匯總
山東公務員面試名師指導>>助您成"公"!點擊免費體驗>>||現(xiàn)在報名5折優(yōu)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