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時間:2010/2/27 10:46:07 來源:中大網(wǎng)校
點擊關注微信:
1.根據(jù)給定材料,概括出主要問題,篇幅在150字左右。(滿分20分) 【參考答案】 近段時間以來,日本外交機構(gòu)加大了對中國媒體的公關力度,試圖改變?nèi)毡驹谥袊鴤髅街械男蜗?,并使中國普通公眾對日本產(chǎn)生好感。實際上,民間情緒的對立是客觀歷史的結(jié)果,解決中日關系問題的關鍵是日本國內(nèi),特別是日本高層自身能否像戰(zhàn)后德國所作的努力那樣解決歷史問題。當然,媒體在其中應該起到積極的作用。中日兩國媒體在處理對方報道上確有不適之處,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作答提示】 要根據(jù)給定的材料,概括出主要問題,主要應注意把握如下幾個要點:
(1)認真審讀材料,弄清題意,摸準要求。尤其要從整體上把握材料,篩選出其中可能包含的迷惑信息、多余信息,找出隱含信息,這樣才能吃透字面、領悟深意,緊扣中心來擬題。
(2)在認真審讀材料的基礎上,對材料所表述的觀點進行概括、歸納,關鍵是要把握住其所反映的本質(zhì)問題,由此確定全部材料所表達的主要觀點是:解決中日關系問題的關鍵是日本國內(nèi),特別是日本高層自身能否像戰(zhàn)后德國所作的努力那樣解決歷史問題。當然,媒體在其中應該起到積極的作用。
(3)在以上材料中,有些話起著統(tǒng)攝全局、提示中心的作用,我們稱之為中心句。所以我們在閱讀時要善于抓住這樣的句子,因為它們可能就是材料的觀點之所在。比如:
“現(xiàn)任清華大學中法交流中心主任的杜明告訴《了望東方周刊》:中日民間情緒的對立是客觀歷史的結(jié)果,中日兩國媒體在處理對方報道上確有不適之處,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兩國如何找到其中的原因并解決問題,就像戰(zhàn)后法德兩國所作的努力那樣解決歷史問題。媒體在其中應該起到積極的作用。’”
“《經(jīng)濟》雜志記者王建鋼認為,僅有溝通是不夠的。‘作為一個國家的首腦,不應該年復一年地去刺激曾被日本侵略的國家。并不是中國媒體惡意丑化或者妖魔化日本,日本應該反省一下,中國媒體左右不了小泉,更左右不了中國民眾對日本的根本情緒?!?BR> “《環(huán)球》雜志最近發(fā)表一篇評論認為,中國要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所以‘溝通’成為中國對外關系中最重要的手段,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并不是所有國家都這么看問題……很多時候,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樹欲靜而風不止’,不是靠‘溝通’就能解決。”
“說到底,究竟日本能否通過中國傳媒改變中國人眼中的日本形象,除了需要時間和更多的交流,更需要日本國內(nèi)特別是高層自身的努力。”
抓住以上這幾段話,就很容易概括出主要問題了。
(4)概括主題是申論測試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它是閱讀環(huán)節(jié)的小結(jié);另一方面,它又影響提出的對策是否更具有針對性,影響論證是否有扎實的立論基礎。所以我們要用盡量精練的語句反映出盡可能多的問題信息,不能論述,不能鋪陳,更不能重復。
2.根據(jù)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從政策制定或政策執(zhí)行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或建議,篇幅在350字左右。(滿分30分) 【參考答案】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日關系問題,首先必須搞清“是誰編織了中日關系的死結(jié)”,然后才有可能回答“如何融化中日之間的堅冰”這個問題。
(1)誰在編織中日關系的“死結(jié)”?
導致中日關系迅速惡化的主要原因在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其次,在歷史問題、臺灣問題、具有爭議的領土問題等方面,日本政府的種種做法損害了中國的正當權(quán)益、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導致中國國內(nèi)民眾的嚴重不滿與強烈抗議,致使中日關系跌入低谷。
(2)如何融化中日之間的堅冰?
就目前而言,中日關系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掌舵的日本政治家如何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改善中日關系的關鍵在于日本政府能否恪守兩國之間的三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原則立場,認真履行自己在歷史問題、臺灣問題上做出的承諾,只有這樣才能從政治上解開死結(jié),推動兩國關系走向光明的前景。
【作答提示】
進行這部分的寫作,應注意如下要點:
(1)這部分主要是考察考生思維的開闊程度、創(chuàng)新意識、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發(fā)揮的自由空間,考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背景,對“中日關系問題的解決思路”各抒己見、見仁見智。但一定要結(jié)合給定材料所涉及的范圍和條件,才有可能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方案。
(2)針對材料中“近段時間以來,對中國媒體感到‘困惑’的日本外交機構(gòu)加大了對中國媒體的公關力度,試圖給中國記者‘洗腦’,改變?nèi)毡驹谥袊鴤髅街械男蜗?,并使中國普通公眾對日本產(chǎn)生好感”的做法,我們在給出解決中日關系的辦法前,首先要明確究竟雙方誰應該對迅速惡化的中日關系負責的問題。明確了這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材料中日本外交機構(gòu)的種種做法,純粹是本末倒置。實際上,材料中通過一些相關學者和機構(gòu)之口已經(jīng)暗示了這一點。所以我們一定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這樣進行決策時才能有針對性,才會避免無的放矢。
(3)針對問題提出思路或建議,既要具有合理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因為從根本上說,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或建議是為了真正解決問題。如果提出的思路或建議不具有可行性,無法操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意義??梢哉f,一個思路或建議的可操作性是其生命力所在。所以我們提出的解決思路或建議是“日本政府應恪守兩國之間的三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原則立場,認真履行自己在歷史問題、臺灣問題上做出的承諾?!?
(4)應該指出的是,在回答問題、提出思路或建議時,必須進入材料給定的角色,以“政府官員”的身份進行思考。在行文上要條理清楚、言簡意賅,讓人看后一目了然。
3.根據(jù)所給材料及其中所含重要信息,為說明或論證你所提出建議或思路的合理性,展開必要的論述,由此寫成一篇論文。要求:結(jié)構(gòu)完整,邏輯嚴密,論說充分,令人信服,自選角度,自擬標題,篇幅在1200字左右。(滿分50分) 【參考答案】 僅有溝通是不夠的
近段時間以來,日本外交機構(gòu)加大了對中國媒體的公關力度,試圖改變?nèi)毡驹谥袊鴤髅街械男蜗?,并使中國普通公眾對日本產(chǎn)生好感。實際上,民間情緒的對立是客觀歷史的結(jié)果,中日兩國媒體在處理對方報道上確有不適之處,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日關系問題,必須先搞清“是誰編織了中日關系的死結(jié)”;然后才有可能回答“如何融化中日之間的堅冰”。也就是說,要給中日僵局開一個有效的藥方,首先要對現(xiàn)狀有一個清晰的判斷。所以我們說,僅有溝通是不夠的。
沿著中日關系史的軌跡畫一道曲線,2005年無疑是一個低點:日本首相連續(xù)5年參拜靖國神社,右翼教科書影響力有擴大之勢,日本涉足臺海問題,爭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釣魚島、東海爭端不見緩和,中國發(fā)生反日游行示威,兩國國民互不喜歡程度增強……中日之間在歷史、現(xiàn)實、未來等各層面的矛盾都暴露出來。與此同時,兩國之間貿(mào)易額卻繼續(xù)增長。鑒于此,“政冷經(jīng)熱”成了形容中日關系最流行的一個詞。
什么叫“政冷”?在我看,一是由于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導致兩國高層互訪中斷三年多;二是日本在臺灣這一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的立場倒退,出現(xiàn)了美日聯(lián)手阻礙中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趨勢;三是兩國民眾之間友好的感情——日本叫親近感——在下降,憎惡感在上升。
也就是說,導致中日關系迅速惡化的主要原因在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其次,在歷史問題、臺灣問題、具有爭議的領土問題等方面,日本政府的種種做法損害了中國的正當權(quán)益、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導致中國民眾的嚴重不滿與強烈抗議,致使中日關系跌入低谷。
實際上,中日關系中的核心問題有兩個——歷史問題和臺灣問題。歷史問題涉及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臺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
在臺灣問題上,日本應該按照中日之間的三個政治文件辦事,至少不能阻礙我們的統(tǒng)一大業(yè),這是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A動搖了,中日關系就會動搖。
歷史問題的最終解決,要靠兩條:一靠日本民眾的覺悟。日本大多數(shù)老百姓是不要戰(zhàn)爭,希望和平的,但是對那場戰(zhàn)爭的是非曲直,很多人還弄不清楚;二靠外部推動。這些年來,亞洲鄰國圍繞歷史問題堅持原則,進行必要斗爭是有成效的。我們既要堅持不懈地多做工作,又要避免急于求成。
至于釣魚島問題,領土主權(quán)不能相讓,但正如鄧小平同志講的,下一代比我們更有智慧,可以留待以后解決。實際上,鄧小平同志曾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倡議,就是共同開發(fā),開發(fā)出資源大家共享,但日本一直沒有響應。
如果把以上這些核心問題處理好,中日關系重新走上正軌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我們說解決中日關系問題的關鍵是日本國內(nèi),特別是日本高層自身能否像戰(zhàn)后德國所作的努力那樣解決歷史問題。當然,媒體在其中應該起到積極的作用。
鄰居相處不好可以搬家,但鄰國相處不好沒法搬家。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互補借鑒的地方很多,如果能夠友好相處,肯定相得益彰。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也昭示我們,中日兩大民族和則兩利,斗則兩傷;從各自現(xiàn)實的國家利益來講,中日應該在三個文件的基礎上,開展睦鄰友好合作,不僅為中日兩國,也為東亞地區(qū)的振興共同努力。
【作答提示】 要做好這部分的寫作,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進行論證是“申論”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求考生在透徹理解給定材料的基礎上,闡發(fā)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它是“論”的能力的充分體現(xiàn)。前面三個環(huán)節(jié)盡管非常重要,但都是為最后這個環(huán)節(jié)做鋪墊的。所以說,論證需要濃墨重彩、淋漓盡致??忌闹R結(jié)構(gòu)、思想品位和文字表達能力等都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得到全面、充分的展示。
(2)在下筆之前,首先要選擇好寫作的角度,這個角度必須能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