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肝病患者的飲食護理
飲食對肝病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不當?shù)娘嬍橙缪┥霞铀獣又夭∏?,影響疾病的預后;而合理的飲食則有助于控制病情發(fā)展。所有肝病患者均應禁飲酒,因為95%以上的酒精在肝內分解、代謝,直接損壞肝臟,加重肝細胞的壞死。下面談談幾種肝病的飲食護理。
1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臟纖維結締組織彌漫性增生伴有肝細胞結節(jié)狀再生的慢性進行性疾病,患者的飲食應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適量脂肪、易消化食物為主。食物應新鮮可口,柔軟易消化,無刺激性,并少量多餐。蛋白質以1.0~1.5g/(kg·d)為宜,最好是含有各種氨基酸的牛奶、蛋類、肉魚類等高價動物蛋白為佳;當發(fā)生肝昏迷或血氨增高時,應減少蛋白質攝入。熱量每日約3000kcal,以高糖飲食為基礎,占總熱量的60%~70%,即每日供糖300~500g,主要靠谷物來補充;但如有腹脹、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減退時,應適當控制糖分。谷物、豆類、新鮮蔬菜、水果、肉、蛋、乳類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C、D、E、A、K等。水限制在1000ml/d左右,鈉限制在2g/d;腹水患者以低鹽、高蛋白為主,以控制腹水的生成;伴有門靜脈高壓者,禁用生硬、粗糙、冷燙及刺激性食物,以免發(fā)生消化道出血。
2 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失調為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高蛋白飲食是誘因之一,因此,發(fā)病初期數(shù)天內應禁食蛋白質,避免氨基酸在腸道內分解產(chǎn)生氨而加重肝性腦病。病情好轉或清醒后,每隔2~3天增加10g蛋白質,逐漸增加至30~60g/d,以植物性蛋白為主,因其含支鏈氨基酸較多,甲硫氨酸、芳香氨基酸較少,且含有非吸收性纖維而被腸菌酵解產(chǎn)酸,有助于氨的排除和通便。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如蜂蜜、葡萄糖,既可以減少組織蛋白質分解產(chǎn)氨,又可促進氨與谷氨酸結合形成谷氨酰胺而降低血氨。保證熱量在6300~8400kJ/d,昏迷者可用鼻胃管供食,鼻飼液最好用25%的蔗糖或葡萄糖液,或靜脈滴注10%葡萄糖溶液,長期輸液者可深靜脈或鎖骨下插管滴注25%葡萄糖溶液和維持營養(yǎng)。避免快速輸注大量葡萄糖液,防止產(chǎn)生低鉀血癥、心力衰竭和腦水腫。脂肪每日供給50g左右,不宜過高,以免延緩胃的排空,增加肝臟的負擔。無腹水者每日攝入鈉量3~5g,顯著腹水者,鈉量應限制在0.25g/d,入水量一般為前1天的尿量加1000ml,防止血鈉過低、血液稀釋。低鉀血癥時,要補充氯化鉀和含鉀多的食物,如濃果汁、香蕉、香菇、黑木耳等;高血鉀時,避免食用含鉀多的食物。飲食應選用柔軟的食物纖維,以利通便,因便秘可促進細菌分解產(chǎn)氨,使血氨濃度增高,因此保持大便通暢可減少腸道毒素的吸收。伴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避免刺激性、堅硬、粗糙食物,不宜食用多纖維、油炸、油膩食物,應攝入豐富的維生素,但不宜用維生素B6 ,因其可使多巴在周圍神經(jīng)處轉為多巴胺,影響多巴進入腦組織,減少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傳導遞質。
3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對少量出血無嘔吐,或僅有黑便,或無明顯活動性出血者,可選用溫涼、清淡無刺激性流食,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惡心嘔吐者應禁食,出血停止后1~2天改為半流質飲食,漸漸改為軟食。開始少量多餐,以后改為正常飲食。給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限制鈉和蛋白質攝入,避免誘發(fā)和加重腹水與肝性腦病。不食生拌菜及粗纖維多酸蔬菜,不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和飲料、硬食等,應細嚼慢咽,避免損傷食管黏膜而再次出血。
4 肝豆狀核變性
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遺傳性代謝異常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正常人膽汁是銅排出的重要途徑,而肝豆狀核變性的患者體內銅代謝發(fā)生障礙,腸道吸收銅增加,膽汁排銅減少,尿銅增加。由于銅代謝紊亂,體內大量的銅首先沉積于肝臟,當肝臟內銅飽和后,銅又可在腦及腎臟等組織內沉積,從而引起一系列病變。因此,飲食應限制銅的攝入,每日食物中銅的含量應<1.5mg,避免用銅制炊具并少吃含銅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芝麻、薺菜、菠菜、芋頭、腎、海產(chǎn)品、貝類、花生米、蝦、蟹、豆類、硬果類、干蘑、可可、巧克力等,少食粗糧、蛋黃等;可食米、面(細面)、牛奶、雞蛋清、蔬菜、水果、卷心菜、菠菜、芹菜、番茄、南瓜、黃瓜、洋蔥、胡蘿卜、楊梅、檸檬、柚等。
相關推薦:
2015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基礎護理預習資料
關注:2014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成績查詢 2014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真題征集 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合格標準
(責任編輯:x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