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由中國經濟師考試網匯編整理?。?!
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輔導資料:貨幣需求
(一)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量
1.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是指經濟主體在既定的收入和財富范圍內能夠并愿意持有貨幣的數(shù)量。經濟學意義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不單純是一種心理上的欲望,而是能力和愿望的統(tǒng)一體。貨幣需求作為一種經濟需求,理當是由貨幣需求能力和貨幣需求愿望共同決定的有效需求。
貨幣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派生于人們對商品的需求。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貯藏手段等職能,能夠滿足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需要,以及以貨幣形式持有財富的需要等。
2.貨幣需求量
貨幣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如某年某國),經濟中各個部門需要持有貨
幣的數(shù)量,即一定時期內經濟對貨幣的客觀需求量。
貨幣需求研究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有:為何需要貨幣?什么是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貨
幣需求與實際經濟活動的關系如何?不同的貨幣需求理論對此做出了不同的同答。
(二)傳統(tǒng)貨幣數(shù)量說
古典貨幣數(shù)量說主要有現(xiàn)金交易數(shù)量說和現(xiàn)金余額數(shù)量說。
1.費雪的現(xiàn)金交易數(shù)量說
1911年美國經濟學家費雪在其所著《貨幣購買力》中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稱為費雪方程式:
MV=PT
其中,P代表物價水平,T代表商品和勞務的交易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M代表貨
幣里。
費雪認為,在方程式中,V和T在長期中都不受M變動的影響:V由制度因素決定而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可視為常數(shù);T則取決于資本、勞動和自然資源的供給狀況以及生產技術水平等非貨幣因素,大體上也是穩(wěn)定的。因此,只有物價水平P和貨幣量M有直接關系。他認為,貨幣量是最活躍的因素,會經常主動地變動,而物價則是主要的被動因素。只要貨幣量發(fā)生變化,馬上就會反映到物價上來,引起物價變動。因此,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貨幣量決定物價水平的理論。
2.劍橋學派的現(xiàn)金余額數(shù)量說
庇古是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917年他在英國《經濟學季刊》上發(fā)表了《貨幣的價值》一文,提出并全面闡述了劍橋方程式:
π= (K×Y)/M
其中,Y代表總資源(總收入),K代表總資源中愿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比重(相當于交易方程式中貨幣流通速度的倒數(shù)),仃代表貨幣價值(即貨幣購買力,為物價指數(shù)的倒數(shù)),M代表名義貨幣供給,K×Y代表真實貨幣需求。
庇古認為,貨幣的價值由貨幣供求的數(shù)量關系決定。貨幣需求以人們的手持現(xiàn)金來表示,它不僅包括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也包括貯藏貨幣,這是劍橋方程式區(qū)別于交易方程式的關鍵所在,等式中K就集中反映了這一思想。劍橋學派把K解釋為人們的持幣量與支出總量的比例。持有貨幣的比例越大,所需貨幣越多。然而,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試圖說明物價和貨幣價值的升降取決于貨幣量的變化。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物價水平與貨幣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量成反比。
(三)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論
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人凱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經典著作《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
中,在揚棄古典貨幣數(shù)量說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貨幣需求理論。凱恩斯深入細致地分析了對貨幣需求的各種動機,認為經濟主體之所以需要貨幣,是因為存在“流動性偏好”這一普遍心理傾向,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動性的貨幣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動性的資產,以應付日常的、臨時的或投機的需要,從而產生貨幣需求。因此,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又被稱為流動性偏好理論。
流動性偏好理論指出貨幣需求是由三類動機決定的:①交易動機,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時間不一致,為進行日常交易而產生的持有貨幣的愿望。②預防動機,即為應付各種緊急情況而產生的持有貨幣的愿望,如應付失業(yè)、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業(yè)的不時之需。③投機動機,即由于利率的不確定性,根據(jù)對市場利率變化的預期需要持有貨幣以便從中獲利的動機。
前兩項構成交易性需求,由獲得的收入多少決定,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shù),即L1=L1(Y)。
后一項是投機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決定,是利率的減函數(shù),即L2—L2(i)。若用L表示貨幣
需求,則得出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shù):
2011年中級經濟師網絡輔導試聽 進入中國經濟師考試論壇與更多學員交流>>>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經濟師
[協(xié)議護航班-不過退費]
7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xié)議退費校方服務
經濟師
[沖關暢學班]
5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xié)議續(xù)學校方支持
經濟師
[精品樂學班]
3大模塊 題庫練習 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