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血管采血方法
成人常用手指或耳垂采血。耳垂采血痛較輕,操作方便,適用于肥復采集,特別是手指皮膚粗厚者,但耳垂外周血循環(huán)較差,血細胞容易停滯,受氣溫影響較大,檢查結果不夠恒定。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比積結果均比靜脈血高,特別是冬季小波動幅度更大。手指采血操作方便??色@較多血量。嬰幼兒手指太小可用拇指或足跟采血。嚴重燒傷患者,可選擇皮膚完整處采血,采血器以用帶帶三棱針或?qū)S玫摹安裳槨睘楹茫貏e是后者有利于采血技術的質(zhì)量控制,為了避免交叉應嚴格實行一人針制。應注意穿刺的深度的適當,切忌用力擠壓,以免混入組織液,影響檢驗結果。
淋球菌致病機理
⑴對上皮的親和力:淋球菌對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別的親和力。男女性尿道,女性宮頸覆蓋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故易受淋球菌侵襲,而男性舟狀窩和女性陰道為復層扁平上皮覆蓋,對其抵抗力較強,一般不受侵犯,或炎癥很輕,故成年婦女淋菌性陰道炎少見。****由于陰道黏膜為柱狀上皮,因此易于受染。皮膚不易被淋球菌感染,罕見有原發(fā)性淋球菌皮膚感染。人類對淋球菌無先天免疫性,痊愈后可發(fā)生再感染。
⑵黏附:淋球菌菌毛上的特異性受體可與黏膜細胞相應部位結合;其外膜蛋白Ⅱ可介導黏附過程;它還可釋放IgAl分解酶,抗拒細胞的排斥作用。這樣,淋球菌與上皮細胞迅速黏和。微環(huán)境中的酸堿度、離子橋、疏水結構和性激素等也可促進黏附過程。
⑶侵入與感染:淋球菌吸附于上皮細胞的微絨毛,其外膜蛋白I轉(zhuǎn)移至細胞膜內(nèi),然后淋球菌被細胞吞噬而進入細胞內(nèi)。淋球菌菌毛可吸附于精子上,可迅速上行到宮頸管。宮頸管的黏液可暫時阻止淋球菌至宮腔,而在宮頸的柱狀上皮細胞內(nèi)繁殖致病。淋球菌一旦侵入細胞,就開始增殖,并損傷上皮細胞。細胞溶解后釋放淋球菌至黏膜下間隙,引起黏膜下層的感染。
⑷病變形成:淋球菌侵入黏膜下層后繼續(xù)增殖,約在36h內(nèi)繁殖一代。通過其內(nèi)毒素脂多糖、補體和IgM等協(xié)同作用,形成炎癥反應,使黏膜紅腫。同時,由于白細胞的聚集和死亡,上皮細胞的壞死與脫落,出現(xiàn)了膿液。腺體和隱窩開口處病變最為嚴重。
⑸蔓延播散:淋球菌感染后造成的炎癥可沿泌尿、生殖道蔓延播散,在男性可擴展至前列腺、精囊腺、輸精管和附睪,在女性可蔓延到子宮、輸卵管和盆腔。嚴重時淋球菌可進入血液向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播散,導致播散性感染。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h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