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更好的復習備考2013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大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網編輯特搜集整理了2013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鑒定資料,希望對您的考試有所幫助,更多執(zhí)業(yè)中藥師輔導資料盡在中大網校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網。
五味子的南北之分
1995版《中國藥典》中,南北五味子都作為同一種中藥——五味子入藥;而2000版《中國藥典》中,五味子是指北五味子,南五味子則單獨出現。因此,現在可以認為兩者是不同的藥材。若以其中任一種充當另一種使用,則應視為假藥。北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的果實;南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華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由于兩者外觀相似,為了方便鑒別,現將其外觀的主要區(qū)別歸納如下:
北五味子呈不規(guī)則的球形或腎形,直徑5~8毫米,表面呈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果肉柔軟,氣微,味酸。種子1~2粒,為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破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種皮薄而脆;南五味子果實呈不規(guī)則形,較小,直徑2~5毫米,表面暗紅色或棕褐色,果肉質較薄,無光澤,氣微,味酸。內含種子1~2粒,腎形,較北五味子小,表面黃棕色,略呈顆粒狀。
同時還發(fā)現南五味子脊部粗糙,具疣狀突起,而北五味子則無。并且北五味子有起白霜現象,種子破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而南五味子則無此特征。
五味子名稱的來歷,五味子自古入藥,始載于《爾雅》, 蘇恭在《唐本草》中已作了解釋,云:“其果實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則五味俱也”。以干燥成熟的果實入藥,因其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
植物具有種種不同的滋味,這是由其所含的成分決定的。糖類本身含有甜素,淀粉類入口被酶分解后也會變甜——形成麥芽糖和萄萄糖。酸類如蘋果酸、檸檬酸等多呈酸味。生物堿類——藥理作用最強的成分卻多苦味,因此民間有“良藥苦口利于病”的說法。某些揮發(fā)油、生物堿和辣素具有辣味,而澀味和咸味則分別是含有鞣酸和鹽類之故。種種不同的滋味,具有不同的作用。中醫(yī)認為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辛入肺,咸入腎。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酸咸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一味藥具有一種以上滋味的并不少,但一味藥而五味俱全的卻不太多。由此可知,五味子的藥效之高了。故《圖經本草》云:“其味酸咸苦辛甘皆全者為真也”。
五味子在我國品種繁多,約有18種。因產地不同,有南北之分,分為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早在400多年前,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北五味子,又稱遼五味子,花乳白色或淡紅色,果深紅色,個大,肉厚,味濃,主要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河北、山西、陜西等省區(qū)的山區(qū)。歷代醫(yī)家都指出:藥用以北五味子為佳。南五味子,又名西五味子、華中五味子?;ǔ赛S色,果紅色,個小,肉薄,味淡,主要產于四川、陜西、甘肅、江西以及西藏等省區(qū),常作北五味子的代用品,藥效稍遜。南五味子外形特征與北五味子相近。陜西省南北五味子兼有,北五味子主要分布在秦嶺北坡、渭北山區(qū)及陜北的南部;秦嶺南坡和大巴山區(qū)為南五味子產區(qū)。
北五味子味酸、甘,性溫。 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咳喘、遺精、久瀉、自汗、盜汗、心悸失眠。對人體具有益氣、滋腎、斂肺、澀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是生產健腦安神、調節(jié)神經藥品及保健品的首選常用中藥材。
南五味子味辛、苦,性溫。 有活血理氣,祛風活絡,消腫止痛。用于潰瘍病,胃腸炎,中暑腹痛,月經不調,風濕性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
相關文章:
2013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劑學輔導資料匯總
2013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鑒定知識要點匯總
2013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知識二復習資料匯總
更多關注:更多歷年真題 報考條件 考試介紹 免費短信提醒>>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