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的構成包括傷害行為;侵犯動機;社會評價。
挫折―――侵犯學說的要點包括侵犯強度同目標受阻強度呈正相關關系;抑制侵犯的力量與該侵犯可能受到的預期強度呈線性關系;如果挫折強度一定,預期懲罰越大,侵犯發(fā)生的可能性則越??;如果預期懲罰一定,則挫折強度越大,侵犯可能發(fā)生。
侵犯的本能論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羅倫茨。
社會規(guī)范論用普遍規(guī)范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為,人類社會存在的性的道德準則有交互性規(guī)范;社會責任規(guī)范。
社會焦慮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人們?yōu)榱嘶乇軐е律鐣箲]的情境,通常是減少社會交往,選擇孤獨的生活方式。
嫉妒情緒的特點包括針對性,持續(xù)性,普遍性,對抗性。
羞恥的個體往往會感到沮喪、自卑、自我貶損、自我懷疑等,認為自己對事情無能為力;健康的羞恥感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的自然結果,是人適應社會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內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譴責,并試圖做出努力,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態(tài)度的特點包括內在性;穩(wěn)定性;對象性。
態(tài)度的成分包括認知成分;情感成分;行為傾向成分。
價值觀對態(tài)度有直接影響,這種影響是通過個體對對象賦予價值來實現的;價值觀不具有直接的、具體的對象,也沒有直接的行為動力意義。
根據凱爾曼的觀點,態(tài)度形成包括內化;服從;認同等階段。
傳遞者方面影響態(tài)度轉變的主要因素有意圖;威信;立場;吸引力。
已成為既定事實的態(tài)度,即被說服者根據直接經驗形成的態(tài)度不易轉變;自尊水平高、自我評價較高的接受者不易轉變態(tài)度。
態(tài)度轉變理論主要有海德的平衡理論;認知失調論;社會交換論。
根據海德的平衡理論,P_O_X模型中,如果三種關系從各方面看都 是肯定的,或兩種是否定的,一種是肯定的,則存在平衡狀態(tài);如果三種關系中兩種是否定的,一種是肯定的,則存在平衡狀態(tài)。
相關內容:
推薦:
2011年心理咨詢師考試 網絡輔導 免費試聽
2011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報名信息短息免費提醒 歡迎查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