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時間:2010/2/27 10:46:07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
這個問題是具體講一切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所采取的兩種基本狀態(tài)及其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核心部分,在講質量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時,暫時拋開了質量互變的具體而又復雜的情況。
1.量度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的兩種狀態(tài) 所謂量度,就是事物量的變化,即數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人們經??吹降慕y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等,就是事物處在量變過程中呈現的狀態(tài)或面貌。質變就是事物性質的變化,即由一種質態(tài)向另一種質態(tài)的飛躍。統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靜止的被打破,就是質變過程中呈現的狀態(tài)或面貌。
量變和質變的區(qū)別表現在:
第一,從形態(tài)上看,量變往往是微小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往往是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第二,從內容上看,量變是原有度的范圍內的延續(xù)和漸進;質變是原有度的突破、超出,是連續(xù)、漸進的中斷。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這是區(qū)別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例如,水處在量變過程中時,水分子之間的吸力和斥力大體相當,處在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隨著水溫的增高,水分子之間的斥力逐漸地增大,達到一定的限度,即標準大氣壓下的100℃,斥力超過吸力,水就氣化了。
任何事物的變化都要采取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tài)。這是因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在度的范圍內,任何事物的變化總要經歷一個過程,這就是量變過程。而變化的結果,原有事物的限度又必然要被突破、被超出,這也就是質變。所以,任何事物的變化,不可能永遠只是量度,或者永遠只是質變。
2.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它們的關系是:
①量變轉化為質變
這一點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就是說,任何質變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由量變引起的,都必須有量變的基礎。所謂質變,就是對原有度的突破。任何事物都有它保持自身存在的度,即保持自己質的量上的限度,要引起質變,就要使事物在量上的變化突破這個限度。如果沒有這種量變的準備,就不會有質變。例如,黑格爾所說的禿子的形成,毛驢被壓死,都是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所導致的質的變化。劉備給兒子的遺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說明好和壞的作用也是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我們平常所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鋼梁磨繡針,功到自然成”,“千里之堤,潰之蟻穴”,“五層之臺,起于壘土;含抱之木,始于本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钡鹊龋@都是說,質變要由一定的量變作準備,沒有量變也就沒有質變。
來源:0527wd.cn 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這是講的是質變的必然性。事物的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破原有的度而引起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沒有不能突破的限度。所以,質變是必然的,否認這一點,就否認了發(fā)展。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于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實際上,“沒有量變就會有質變”這句話同時也說明了質變的重要性,說明量變的重要性正在于它為質變作準備。事物量變的成果最終地都是通過它所造成的質變體現出來的,離開質變,離開同質變的聯系,量變就沒有意義。不僅如此,而且如果沒有質變,量變本身也最終會為舊質的框框所局限而停滯,最終會引出這樣的結論:世界既無質變,也無量變,成為沒有任何變化的一片死寂。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質變也就沒有量變。
②質變轉化為量變
就是說,質變不僅體現和鞏固量變的結果,而且它會引起新的量度,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例如,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而推倒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這是質變。這一質變就不僅集中體現了和鞏固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成果,而且又引起了新的量變過程,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由此可見,質變是舊質向新質轉化的決定環(huán)節(jié),它發(fā)生在新舊交替的關節(jié)點上。這個關節(jié)點,如同事物發(fā)展鏈條中的紐結一樣,既是前階段量變的結束,又是新階段量變的開始;既把不同質的事物區(qū)別開來,又把它們聯結起來成為質量互變的契機。把握質變,把握這個關節(jié)點,是正確理解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關鍵。
總而言之,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是: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則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量變——質變——新的量變,如此循環(huán)往復,相互交替,不斷發(fā)展。這也就是量變質變互相轉化的規(guī)律即質量互變規(guī)律。
3.把握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 正確把握上述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①在理論上,獲得了一個堅持辯證發(fā)展觀,批判形而上學發(fā)展觀的科學武器。
在量變和質量相互關系的問題上,同唯物辯證法相對立的形而上學,往往采取只承認量變否認質變,或只承認質變否認量變的兩種極端形式:
這兩種形而上學的片面性,在哲學和科學(例如生物學)領域中都有著典型的表現。18世紀法國的一些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者,就把一切變化都歸結為純粹的量變,有的甚至認為,例如魯賓在《論自然》一書中說,“在石頭和植物中,可以找到同樣的生命的主要原則,和在人類機體中所找到的一樣。”這是把這一切運動形式都歸結為機械運動,用力學的尺度觀察一切變化的必然結論,這種觀點已被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所駁倒??墒堑搅?9世紀下半期,在生物進化等大量確鑿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發(fā)展的情況下,“在資產階級那里,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BR> 庸俗進化論對生物進化的科學事實作了歪曲的解釋,是對進化論的庸俗化。它認為生物的進化只是量變,沒有質變;只有量的漸進,沒有質的飛躍;只有連續(xù)性,沒有間斷性。這是一種實質上否認了發(fā)展(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的“發(fā)展觀”。
形而上學發(fā)展觀的另一中極端,在“激變論”中表現得尤為突出,19世紀法國自然科學家居維葉搜集了許多曾經生活于地球上,后來已經滅絕的古生物化石,這是對生物科學的積極貢獻。但是由于他不懂得辯證法,不能夠解釋一批批生物物種的滅絕和一批批生物物種的產生的真正原因,于是就把這種現象看作是由某種神跡創(chuàng)造的“實變”所引起的,完全否認了突然的質變是由量變準備起來的。這種只承認“突變”而否認量變的形而上學觀點,早已被科學事實所否定,但是一些現代西方哲學家仍然在改頭換面地宣揚它,生命哲學家柏格森的“創(chuàng)造進化論”就是選擇。他宣揚生物的進化是什么“絕對新的東西的連續(xù)制作”,這就把不停息的質變看成變化的唯一形式,從而在根本上否認了事物的量變。
這兩種形態(tài)的形而上學,在政治上也有其突出的表現。割裂量變和質變,歪曲和否定質量互變規(guī)律,是“左”右傾機會主義的一個重要思想根源。右傾機會主義,改良主義等,只要量變,否認和反對質變,用點滴的進化、改良來代替、取消對舊社會的革命改造和革命斗爭。左傾冒險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則不要量的準備,一味地侈談“質變”,在“革命”的詞句下敗壞革命。這兩種危害革命的政治傾向,都是違反唯物辯證法的。
②在實踐上,為我們的一切實際工作提供了一個正確的思想原則。
這個原則就是:第一,要重視量的積累,沒有一定量的準備,就沒有事物性質的變化,也就是說,要反對那種不要量變準備盲動冒進的錯誤;第二,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要抓住時機,促成事物的質變,也就是說,要反對那種在條件具備時不去變革,貽誤時機的錯誤。
來源:0527wd.cn 把這一思想原則應用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中,就是要必須把遠大革命目標和埋頭苦干精神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因循守舊、停步不前,又要反對不顧量的積累,冒險蠻干,陷入空想。這是因為,一方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有自己內在的邏輯,是一個逐步發(fā)展的客觀過程。所以,要想開創(chuàng)新局面,沒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是不行的。只想急于求成,就會欲速則不達。另一方面,又應當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又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它不但要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而且要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逐步消滅一切重大的社會差別和社會不平等。直到共產主義的實現,所以,這就又要求我們要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要用革命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那種胸無大志、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的精神狀態(tài),是同歷史對我們的要求,同新時期的時代精神格格不入的。
總之,自覺掌握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就要把求實的精神和革命的氣魄結合起來,做一個腳踏實地的革命者、改革家,有理想、有抱負的實干家。
來源:中大網校 - 政法干警考試
責編:zlj 糾錯
(責任編輯:)